齒顎矯正新趨勢
Invisalign® (隱適美 或 隱適麗)矯正器:
不喜歡牙齒上黏著矯正器?新開發的Invisalign矯正器是個透明活動式(可隨時拿下)的客製化裝置,完全依照每個人的需要去量身訂製的,因為美觀且舒適感高,在美國相當受歡迎。較適用於治療複雜度不高的矯正患者。
例:此患者屬第一級不正咬合,主要是上下前牙不整齊與右上第二大臼齒錯咬的問題(左圖)。患者於本院裝戴矯正器時的樣子(中圖)與治療完成後的狀況(右圖)。
齒顎矯正新趨勢
自鎖式矯正器(self-ligating brackets):
矯正器是牙齒和矯正線之間的橋梁,傳統上是將矯正線以結紮線或是小橡皮圈固定在矯正器上來牽引牙齒移動。但是這種方式增加了矯正器與矯正線之間的摩擦力,需要用較大的力量才能使牙齒移動。自鎖式矯正器就是在矯正器上加裝了一個小閘門,放入矯正線之後僅需將閘門關起來,並不會把線固定得很緊,如此牙齒反而移動的較快,對於牙齒很亂的患者有效地縮短了治療時間。
例:未治療時很凌亂的前牙(左圖),安裝自鎖式矯正器矯正後,經過3個月的排列便已得到相當多的改善(中圖),20個月完成全部療程(右圖)。
矯正骨釘,正式名稱為暫時性錨定裝置(Temporary Anchorage Device 或 TAD)
牛頓的第三運動定律是說當施力於一物體時,會得到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於施力者,所以又稱為作用與反作用定律。齒列矯正就是利用A牙齒去移動B牙齒到特定位置的方式來運作,所以當B牙齒受到從A牙齒傳來的力量被移動時,A牙齒也會受到來自B牙齒的反作用力而移動。如果我們只希望B牙齒動而不希望A牙齒動該怎麼辦呢? 傳統上,矯正醫師會尋求口腔內部的裝置(例如用舌側跨腭弓線)或口腔外部的裝置(例如配戴頭套,圖1)等方式來穩固A牙齒使之儘可能不移動。不過這些裝置常常因為患者本身的條件限制或合作不佳而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讓矯正醫師必須不斷地去尋求新的解決之道。
目前最新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植入矯正骨釘去移動B牙齒,讓A牙齒不受到反作用力而不會移動。那麼骨釘受到反作用力,為什麼不會動呢? 原來一顆牙齒只需連續受到很小的力量(約30克)就會開始移動,而骨釘藉著螺紋與緻密骨鎖住,有較大的摩擦力,約要500克以上的力量才會讓它移動(鬆脫),可以有效率地去移動許多顆牙齒。這可以說是近代齒顎矯正史上最大的突破,讓一些以往很困難甚至無法做的症例都變得容易治療。不過兒童的骨骼正在生長,骨質比較鬆軟,造成鎖不緊而脫落的機會增加,因此骨釘大多使用於青少年期以後的患者。
依照每位患者的狀況需求,口腔內有很多位置可以植入骨釘(圖2),也有不同的廠商設計製造出各式的TAD供矯正醫師選用。骨釘植入的術式並不複雜,需要一點局部麻醉,植入時醫師要注意骨釘的方向與角度(圖3),某些位置需要避免撞到牙根。患者在術前都會有些緊張與擔心,但是術後大多不會很不舒適,僅可能會在第一、二天覺得有點痠脹痛或異物感。往後當牙齒移動到目標位置而不再需要骨釘時,即可輕易地將之拆除。牙齦上的傷口過2~3天便會癒合,內部的骨質也會自行再生填滿。雖然植骨釘的成功率頗高,但是仍然有鬆脫的可能性,如果真的鬆脫了也不必氣餒,就再植一次吧!絕對是優點大於缺點的。
實例說明:希望前牙往後移動,但是不想後牙被拉往前方,所以在後牙區植入骨釘(圖4)。再來利用矯正彈簧將前牙拉往後方移動,並逐漸關閉空隙(圖5)。縫隙關閉後,即可將骨釘移除(圖6)。矯正完成(圖7)與術前、術後的唇部輪廓變化(圖8為治療前,圖9為治療後)。
Insignia 3D數位客製化固定式矯正器
現在市面上大部分常見的全口固定式齒列矯正器(bracket)最早是由現代矯正學之父Dr. Edward H Angle在十九世紀末期所開發出來的,當時由於各項工業設備與技術還很原始,所以用現代的眼光來看,那樣的矯正器也只是一個能夠承載矯正線的托架而已,所有牙齒位置的調整都得由矯正醫師全手工彎折矯正線來達成。
到了二十世紀中後期由於電腦運算的崛起,算是一個科技產業大突破的年代,矯正器也隨之有了各樣的元素加諸進去,百花齊放,讓人目不暇給。然而矯正器的設計基本上是將一些正常齒列樣本的平均值加諸到矯正器內,讓矯正醫師不必再那麼辛苦,一點一滴為每顆牙齒的位置做調整,但是還是必須花時間與手工技術去處理每個患者與平均值間的落差。另外就是矯正器的舒適度與美觀性一直為患者所詬病,而洗刷不掉大鋼牙的戲稱。
進入二十一世紀,也由於電腦處理3D影像的能力日趨成熟,完全客製化(患者自己專屬)的矯正器就逐漸開始被使用,主要有兩大類產品可供選擇。
第一類是透明活動式的牙套,以美國的Invisalign(隱適美)最具代表性(圖一)。這個產品因為科技領先,牙套透明度高,又可拿下來正常飲食、刷牙,不舒適感很低,一推出就非常受歡迎。但也有其缺點,第一是患者要非常主動合作的去配戴,第二是其最佳治療模式尚未完全整合,會因醫師的經驗與專業能力而有所差異。對於一般簡單的Case其效果還不錯,但複雜一點的,或是需要拔牙而牙齒移動距離較遠的症例,就不是那麼穩定地每個症例都會在預估期限內達到應有的療效。第三就是因療效有些不穩定,如果要講究達到最好的治療結果,也許要花不少的時間與耐心。
圖一、 隱適美矯正器
第二類是3D數位全客製化的固定式矯正器,以美國ORMCO公司開發的Insignia矯正器為代表(圖二)。由於是完全根據患者牙齒的型態去製作矯正器與矯正線材,治療流程又和已很成熟的傳統矯正器類似,因此會很有效率地完成治療,研究報告指出比起傳統矯正器平均可節省3~6個月的治療時間,對於想較快速達到理想治療目標的患者是個很好的選項(症例展示)。
當然缺點就是美觀性、舒適度與清潔的方便性也和傳統矯正器類似,而不如Invisalign(隱適美)牙套了。
圖二、Insignia客製化矯正器
目前這兩項客製化矯正器,都需要矯正醫師在治療前,先花費相當的時間,運用專業知識及經驗,操作電腦軟體來模擬與檢查牙齒移動到理想目標位置的過程,所以也可以讓患者在治療前先看到預估的治療結果,才去製造個人專屬的矯正器。筆者個人覺得對於想接受矯正治療的患者來說,雖然價格都會稍微高一些,以上兩者均是可信任且具有相當吸引力的產品。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當然還有可能再創造更新更好的產品(例如舌側的數位客製化矯正器),但醫療器材並不像一般用品那樣,有想法馬上就能發展製造出來使用的,必須經過人體實驗與安全認證等步驟才能讓患者使用,倒也不必刻意去等待未來的新產品。
然而無論用什麼矯正裝置,慎選醫師,和醫師做好諮詢與溝通,並遵從其建議及醫囑來進行治療,才是齒顎矯正成功的最佳選擇。
撰文者:齒顎矯正專科 胡兆仁醫師
註1. 胡兆仁醫師為隱適美認證合格醫師,使用該矯正器已有十年以上之經驗。
註2. 胡兆仁醫師為Insignia產品指定之台灣種子醫師。
Insignia症例展示
患者蔡小姐,24歲,主訴是右下前牙歪斜錯咬,並導致右下唇較突出。
經分析診斷後,決定拔去左下第二小臼齒,利用該空間來調整齒列咬合。
矯正完成,治療時間為一年六個月,較一般療程縮短約六個月。